李文祥 男,87岁 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农民 1925年5月出生,1947年参军入伍,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副连长,先后参加了济南、淮海、渡江、平潭岛等战役。
1962年,党和国家发出了党员干部回乡支农的号召,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。
他带领全村人,不到两年,原本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小麦的低产田全部种上了水稻,产量也增长到400多斤。稻改成功后,大家联名推荐他连任村党支部书记,李文祥婉言谢绝。
就这样,他由村支书到副支书,由民兵连长到生产队长,最后成为社员,“官”越做越小。
李文祥的妻子陈宝珍如今年近八旬,50年过去了,陈宝珍老人早已和这里的生活融为一体,成了一个地道的北街村村民。
李文祥曾荣立二等功、一等功、特等功各一次,荣获“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。这位半个世纪以来默默无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,很普通,普通得在他走过时,你都记不住他的背影;但很伟大,伟大得在他面前时,需要仰视才能领悟他的境界。
王运宏 男,58岁,生前系开封市通许县司法局邸阁司法所所长 1992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,一辆摩托车、一个黑挎包,组成了他的流动调解办公室,足迹踏遍全乡的22个行政村、42个自然村的家家户户,被群众赞为“好人王运宏”。
18年间,他先后成功调解了1800多件民间纠纷,化解平息了10多起群体性事件,安置帮教了18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,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5000多份。因长期积劳成疾,他身患肺腺癌,于2011年2月8日病逝。
雷方 女,47岁,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1998年3月,日本留学归来,参加国家医疗队奔赴遵义等革命老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。
她参加国际和国家医疗队16次,是目前我国唯一连续10年参加国家医疗队的队员。5次进藏,3次进疆,带领医疗队员远赴斯里兰卡、宁夏、海南、安徽、贵州等贫困偏远地区,她本人为6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。她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上的“德吉喇姆”(藏语复明仙女的意思)。
她改进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,全国推广,10年内在全国治愈300多万名白内障患者。
刘景瑞 男,52岁,濮阳市濮阳县柳屯镇大没岸村人 刘景瑞,1976年入伍,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、穿插作战中功绩卓越,其事迹被拍成电影《铁甲008》《蛇谷骑兵》和文学作品《铁骑群》。1984年复员。
1985年,他拿出5万余元积蓄,为村里学校盖起新校舍,解决了300多名贫困儿童的上学问题。
1986年~1997年,他创办“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中心饭庄”,帮转业干部支付医疗费,为村里修公路,在大巴上与歹徒搏斗。
20多年来,他为贫困战友捐款17万余元,安排退伍军人就业283名。目前,刘景瑞仅慰问部队就累计支出67万元。
李老发 男,50岁,郑州市中牟县刘集镇徐庄村人 “送水哥”,一个带有时尚气息的名字,但这个名字的主人,却是一位朴实的中牟农民。
2009年开始,他沿着中州大道立交桥,一路摆下3台饮水机,开始不间断地为桥下等活儿的农民工兄弟送了2万多桶免费纯净水。
2010年起,《郑州晚报》记者得到线索后,一直持续寻找这位神秘的送水人。经过记者多方打听和电话沟通,最终同意用他自己的事迹来号召“让爱心更好传递下去”。很快,一场由“送水哥”事迹引发的爱心传递感动了整个中国。
董光焰 男,33岁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激光雷达室主任 作为自主研发的神舟八号飞船关键单机激光雷达的研发团队领头人,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奉献,让世人见证了河南科技工作者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的脚步。
年轻的他,带领着平均年龄30岁的研发团队忘我工作,付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艰辛。
2011年春节,他把妻儿留在家中,自己却在环境试验室中度过;在某次技术归零过程中,他曾6天6夜只睡不到20小时。
2011年11月3日凌晨,全世界人民见证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“太空首吻”。
张锦文 男,50岁,新乡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 1978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至今,连续33年在山区任教。他带病给学生上课晕倒在讲台上;不能板书,他让学生或其他老师在课余时间代他提前写在黑板上;因为学校建设,自己儿子的右手手指残疾。
为了山区孩子能走出大山,前25年他在本村教学时,一人教3个年级的课,每天走8公里山路,25年走了近6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。25年,他穿坏了350双“蹬倒山”(千层底鞋)。
程孟 女,23岁,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2005年在高中期间被确诊为甲状腺肿瘤,并做了手术。 2008年,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旅游管理专业录取,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上了大学。 2009年4月,甲状腺肿瘤再次复发,程孟离开学校,靠卖气球、拖鞋,送报纸维持生活,攒钱治病、清还助学贷款。 程孟大一时获得了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,她主动要求利用奖学金还清助学贷款。
宋兆普 男,47岁,平顶山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 16岁跟随父亲侍诊习医。2003年,在父亲开办的乡村诊所基础上,创建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,父子俩擅长中医治疗小儿脑瘫。
截至今年10月,宋兆普托养救治的脑瘫孤儿已达198名,他在其他地方寄养治疗的407名孩子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。
除此之外,他还承接了河南省残联实施的 “河南省0~6岁贫困脑瘫儿童抢救性治疗项目”,免费接诊符合条件的贫困脑瘫患儿。
如今已有300多名贫困家庭的脑瘫儿童通过这一途径得到救治。他为此已付出2000多万元。
柴小女 女,69岁,生前系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农民 柴小女几十年来坚持无私帮助他人,每年免费为村里小孩子缝制棉衣50多套,照料孕妇生产,给村里的10多名留守儿童做饭,常年照顾孤寡老人,给困难户送菜送油,遇上谁家红白喜事就忙前忙后。
她几十年来热心助人的执著令人肃然起敬。
今年8月12日,柴小女在湍河边洗衣时,先后4次潜入深水中连救4名落水少年,在第五次潜水搜救第五名孩子时壮烈牺牲。